English

网上乡情

1998-04-22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去年有机会去美国生活了几个月,在那里遇到过许多中国留学生,其中一些已在美国定居。多年的艰辛奋斗,使他们磨练得冷淡平和,几近刀枪不入。言谈之中,多的是实际,少的是幻想,更绝少怨天尤人,儿女情长。但那一缕缕剪不断,理还乱的乡思乡情,却在电脑网络上结成了一张密密实实的网,托垫起那一颗颗或饱满或残缺,或软弱或坚强的心灵。

一个周末,丈夫带回几页从电脑上拷贝下来的文件,原来是中国留学生在网上开辟的一个专栏,名字叫作“儿时歌谣”,全是网友回忆起的孩提时代唱过念过的儿歌、童谣。专栏分地区编辑,我拿过北京地区的读起来。“水牛,水牛,先伸犄角后出头。”;“大拇哥,二拇弟,钟鼓楼,护国寺,小妞妞。”……

一首首,一段段,好些都是家住北京的公婆教过我那年幼的孩子的。此刻我和孩子远隔重洋,读来别是一番撩人的滋味。我索性一下坐到地毯上,一边默读,一边任由思念孩子的心绪起起落落,随意飘飞。突然,丈夫在那边读得笑出了声。我想要过来看,还不给,非要念给我听。原来他正在看四川儿歌系列,而让他捧腹的那首儿歌是:“报告司令官,没得裤儿穿。昨天屙了尿,今天还没干。”

丈夫是北京人,用一口“夹生”四川话一本正经地念出来,把我这个川妹子也逗乐了。这是一首流传极广的儿歌,可以说四川人没有不知道的。也许它本身毫无意义,但那音韵、节奏,传递给人的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单纯的愉悦。为了让丈夫体味到正宗川味童谣抑扬顿挫的美感,以及于正儿八经之中见滑稽的幽默,我用四川话给他读了一遍,竟引发了我们两人无法遏制无法解释的大笑,笑得东倒西歪,前仰后合,腹部痉挛,直到再也笑不动了。这时,我发觉自己眼里的泪不知什么时候已流了满脸,开始时快乐的心情也已不再轻松。

我读着这一首首童谣和每一首前边录入者的姓名,揣想着,他或她在回忆这些童谣并录入电脑时,该是什么样的心情?也许当他们在图书馆就着自来水吃汉堡时,在中餐馆手托三四个大盘穿行于大堂之中时,在圣诞夜踯躅街头,望着别人家灯火辉煌的圣诞树时,曾不止一次地默念这些儿歌,让自己浸润在浓浓的乡韵乡情里,去抵御那孤独、寂寞、悲凉乃至屈辱的侵袭,重新积聚起开创新生活的力量。我还想到,又有多少网友,深夜里从电脑上读到这些儿歌,会如我一般心头一热,把孤单的自己与一个大家庭连在了一起。

那以后,阅读网上读物成了我必需的生活内容。一个学计算机的朋友知道后,干脆开车给我送来两大箱。朋友毕业于厦门大学,已来美五六年了。他每天早上五点多钟就起床学习,白天除了上课全是打工,晚上收工后还要看书。据我们所知,除了学习和打工,他没有任何业余生活可言——也许,除了这些网上读物。这两大箱的东西是他几年来一篇篇积攒下来的。这是一个丰富的世界,一个海外游子的精神家园。这里有感情倾诉、法律介绍、在美求职的经验交流、回国探亲的所见所闻等等,应有尽有。而篇幅最多,写得最精彩的是“我的故乡”专栏里的散文。那上面的文章,写山写水,抒怀寄情,不论笔法老嫩,不拘文体格式,篇篇情真意纯,令人动容。最记得有一篇叫《醇烈的云贵川》,洋洋洒洒万余言,连载了好几期。写云贵高原的红土、巴蜀天国的美食、三国时代的壮士、长征时的英雄。古往今来,纵横捭阖,写尽了那块土地的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。最后一章专写酒,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写下来,仅在支流赤水河一段,便数出了一长串令人迷醉的名字:董酒、茅台、习水大曲、古蔺大曲、郎酒、叙府大曲、泸州老窖、五粮液……他写酒的历史、酒的工艺、酒的味道、酒的文化、酒与人。这么多的酒,个个有名,瓶瓶飘香,随便喝一口,就能滋润一颗心;开一瓶,行之万里香不散。当我读到此文时,几乎同作者一样被那醇厚的酒香浸濡得心醉神迷,不能自已。一个不热爱自己故乡的人,是绝难写出这样的文章的。同样,一个不怀念自己祖国的人,也不会在居无定所的条件下一篇篇积攒,保存这么两大箱“毫无用处”的文章。

据说,亚特兰大奥运会召开,当NBC播音员对我国运动员使用不恭之词时,在美留学生在网上发起了一场捐资同NBC打官司的运动。从南到北,从西到东,广大留学生空前团结,众志成城。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,领头的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位朋友。

世界是广阔的,人在何处并不重要。只要他没忘记儿时的歌谣,没忘记故乡的酒味,祖国便在他心中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